最新消息 · 贵州民族大学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点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实施细则    2024/03/27      ·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2020/09/01      · 生态环境工程学院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学生工作会议    2024/03/15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尹润生研究员和王训研究员莅临我院开展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交流会    2024/03/05      · 生态学院开展新学期学生宿舍走访活动    2024/03/05
过程管理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研究生教育>>过程管理>>正文
 硕士点介绍 
 研究生招生 
 导师简介 
 过程管理 
 
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科(专硕点)2020年度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报告
2021-03-23 14:04   审核人:

 





 

一、总体概况

1.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本学位授权点于2014年获批,2015年开始招生,目前现有学生74人。2018年顺利通过硕士点合格评估。2019年调整专业名称为资源与环境,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重组,培养学院为生态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与建筑工程学院(地质工程)联合培养。

1.1本硕士点建设背景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我国现在正处于迅速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工业污染、温室效应、垃圾围城、生态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突出,造成人居环境质量下降,迫切需要大量相关环境工程专业人才。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大生态战略,并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贵州必须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加强环境治理与保护,积极发展生态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环境整治工程等。

近年来,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地质工程学科群建设成绩明显,汇聚大批量青年博士,学科团队建设发展迅速,研究生生规模稳步增长,教师与企业科技转化合作紧密,国际生招生有实质性进展,重点实验室与一流平台的建设也有所突破,总体上学科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国发〔201665号)中指出:实施环境科研领军人才工程,加强环保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培养,重点建设一批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打造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因而,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生毕业后就业渠道广,前景良好。毕业生能进入管理部门从事环境工程规划与管理工作,或进入企业从事环境工程设计、技术攻关及改造、新工艺新材料研发工作,或进入院校从事与环境工程相关的教学研究工作。

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地质工程的优势,紧扣西南地区与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需求,在贵州民族地区环境污染控制、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环境智能监控与生态建模、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等方面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为贵州石漠化地区的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美丽乡村建设与清洁生产等方面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并为东盟国家培养高层次的环保工程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充分体现本硕士点的地域性、民族性、国际性。

1.2 硕士点建设简要情况

授权点建设目标:通过五年建设,努力将本授权点打造为省内领先、西南地区有一定影响力、东南亚国家有一定知名度的高层次应用性环境工程人才培养基地;结合西南地区与贵州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充分体现地域性、民族性、国际性,为贵州乃至西南培养具有服务民族地区精神的工程技术人才。

硕士生培养定位:本授权点硕士生培养侧重于工程研究、开发和应用,主要面向政府环保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结合西南地区与贵州生态文明建设需求,为贵州乃至西南民族地区、东南亚国家培养具有鲜明地域性、民族性与国际性特点,而且在环境工程领域能担负环境工程规划与管理、设计与实施、研究与开发、技术攻关与推广应用等,以及基础扎实、政治合格、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1.2.1 学位要求

基本素质与知识能力要求:本授权点硕士生应遵纪守法、科学严谨、政治合格、身心健康,掌握扎实的环境工程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程技术与管理能力,熟悉本行业工作流程和职业规范,具备实践研究、技术创新与组织协调能力,并要求在企业中专业实践1年以上。

学位论文要求:硕士毕业论文选题要求是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课题,可以是技术攻关、技术改造专题,也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毕业论文的形式是应用研究论文、工程设计、产品研发、环境工程/项目管理或调研报告等。

学位授予要求:在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通过学位英语考试,取得规定的学分,完成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取得至少1个环境工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同时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并注明作者第一单位为贵州民族大学)在中文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一篇与本专业相关的研究性学术论文、以及1个具有应用前景的授权专利,方可提出学位授予申请。

1.2.2 培养方案制定

该领域制定的最新培养方案科学合理,符合国务院学位办制定的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和印发的《关于制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学科研究方向,充分体现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的工程性、实践性与应用性,并结合地域性、民族性、国际性的特点,要求专业实践时间1年以上,培养全过程实施双导师制,课程体系体现先进性、模块化、复合性、工程性和创新性,

2.学科建设情况

2.1主要培养学院概况: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前身为化学与生态环境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系与喀斯特湿地生态研究中心,20175月经学科重组后成立。现设有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资源环境科学3个本科专业,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点,环境工程为省级一流专业。截至20205月末,各类在校学生人数580名,其中硕士生65名,本科生515名。现有教职工53名,平均年龄约35岁。其中,教授(研究员)7名,副教授(副研究员)37人;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3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生导师35名。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教师12名,并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人,省创新型层次人才6人。此外,聘请30多位国内外多所重点大学的知名教授、企业高管为兼职或客座教授。目前,教师队年龄、职称与学缘伍结构合理、理论功底扎实、教学科研水平较高。

2.2平台建设:学院现有贵州省发改委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喀斯特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实验室贵州省教育厅喀斯特湿地生态监测研究特色重点实验室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以及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资源环境科学3个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校级科研机构有喀斯特湿地生态研究中心饮用水安全研究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约4000m2,仪器设备约1200万元,主要有大型仪器实验室、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实验室、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化学实验室、生态工程综合实验室等。

3.3科研教学成果: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总经费达1600多万元;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80余篇,SCIEI论文60余篇,授权专利50余项,出版教材3部,著作20余部。学院党委连续五年被评为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多次被评为贵州省委、省教工委五好基层党组织。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余项,省级项目30余项。近五年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均在95%以上,多次荣获毕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积极探索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和“CDIO卓越人才工程培养模式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高素质人才培养总目标,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能够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状况

资源与环境硕士点发展迅速,近年来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知名度不断的提升。目前有在读学生74人,已毕业20人。在毕业生中,大部分的去向为企事业单位,其中有两人已经考上全日制博士。

4.研究生导师状况(总体规模、队伍结构)

贵州民族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生校内导师队伍现有44人,平均年龄约为39岁。其中,31~3514人,36~4018人;41~55人,46~565人。90%以上的博士毕业于国内外著名高校与科研院所。其中,正高10人,副高24人;博士24人,硕士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贵州层次人才6人;留学半年以上的教师12人;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老师达到14人(详见校内导师及校内任课教师情况表)。校外导师有45人,其中有一人入选了贵州省产业导师。师资队伍知识、年龄、职称和学缘结构合理,学术队伍团结协作,学术思想活跃,已成为培养贵州省环境工程领域人才提供了保障。

1)导师遴选:导师选聘严格参照2013-2020年度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方案,经4次遴选目前已有28位老师聘为本授权点的校内硕士生导师。

2)导师培训:及时对新增导师进行硕士生培养工作要求的相关培训,主要采取以老带新、分类指导,重点培养的模式,导师指导硕士生水平显著提高。

3)导师考核:导师教书育人责任心强,认真负责地履行指导职责。研究生对导师指导工作满意度达到100%,导师考核优良率达到90%以上,其中杨成、杜海军考核为优秀。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 研究生支部基本情况

研究生党支部现有党员23名,其中正式党员16名,预备党员7名;教师党员4人,学生党员19人;男性11人,女性12人。

党支部委员会由5人组成,分别设支部书记(曾广能老师)、组织委员(周业-2018级环境工程硕士)、宣传委员(石晓磊-2020级环境工程硕士)、纪检委员(王铭老师)和青年委员(陈琪娜-2020级环境工程硕士),进行支部日常管理工作。

2. 工作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省委第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强化理论武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学院中心工作抓党建,服务学院党建红引领生态绿、人才优、科研强的工作格局,为学院加快内涵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3. 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对支部工作的领导

支部党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做好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宣传贯彻落实工作,引导支部党员将二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来,凝聚发展动力。

(二)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支部书记认真履行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教育工委五级书记抓党建,构建学院党委书记、党支部书记两级书记抓党建工作机制,落实书记抓、抓书记的要求,全面压实党的建设政治责任。党委书记为学院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党支部书记是党支部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年初学院党委指导支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年底学院党委认真开展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建根基,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一是支部书记由双高人才担任,支委由优秀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担任,在党的建设和业务工作方面均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带头严格执行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规定,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和主题党日等制度,2020年,组织召开支委会11次,支部大会14次。三是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广泛吸纳优秀人才,2020年共接收党员6人,1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四是做好党员组织关系的转出和接收工作,完成毕业生党员和新入学党员的党员材料转接工作,2020年共转出党员7人,转入党员7人。

(四)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校党委和院党委有关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坚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确保支部党员的身体健康;二是贯彻落实《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四个一行动方案》,引导支部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停课不停学不停教的要求,为疫情防控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4.特色亮点工作

1)研究生党员、积极分子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周业同志分别在省教育厅和共青团贵州省委组织的贵州省第六届互联网+大赛和贵州省挑战杯省级比赛中获得银奖和三等奖。

2)狠抓好研究生管理,提高硕士生培养水平。2020年,克服疫情的影响,完成了2020硕士研究生的复试,录取工作。巩固了2018年的评估成果。国家学位办、教育部相关专家的总体评价为:该参评学位点培养目标比较明确,定位比较准确。管理文件完备、规范;学位要求表述符合有关规定。培养方向有一定的特色,师资队伍数量满足培养要求,质量保障基本到位,培养成效较好。学生的培养质量在学院的整体要求下,逐渐向好,为2021年的再次评估打下坚实的基础。2020年招收41名硕士,自2015年以来,硕士生总规模达到85名。2018级硕士研究生周业获得贵州省互联网+大赛银奖、贵州省挑战杯比赛三等奖。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1.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本专硕点开设的课程包含课程思政、核心课程、学术规范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等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情况。案例库建设与获奖情况。留学生教学情况。研究生教材建设情况。疫情期间的教学与质量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和持续改进机制。

课程思政方面的提升: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围绕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各类课程中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明确服务育人的目标。环境工程、地质工程专业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制约关系,主要研究如何获取地质环境条件,并分析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制约形式,进而研究认识、评价、改造和保护地质环境的一门科学。现今人类作为地球生命的主导,正在高强度地改造着地球系统结构,出现了大量地质环境问题,也使地球演化变得更为复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看作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地质工程相关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或大区域的变化问题,激发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增进他们对地质工程专业为人类发展贡献意义的理解。

课程教学质量和持续改进机制:根据《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据实评价授课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式,反映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为后续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提供依据。积极对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工作进行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改进计划和措施。

另外,学院组织专班,配合教学督导常规检查包括教师教学情况(备课、教案、课程标准、教学日历、课堂教学、实验操作、教学效果、作业布置批改等);教学秩序情况(检查任课教师教学纪律遵守情况、学生上课出勤情况、课堂教学纪律情况等)、教研室活动开展情况(教研室活动记录、教研室教研情况、学院组织听课记录等);教学计划执行及教学进度情况,毕业论文指导环节与进展情况。保障教学管理高效有序,文件存放规范,教室使用正常;教学运行稳定,教学内容、进度能按计划有序进行,调课率在正常范围内;教学秩序较好。

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不仅完全涵盖环保专业课,而且思政、党建、工程伦理课程都有涵盖。筹划留学生培养方案,融入特色课程。后续还要增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推动研究生教改课程体系建设:目前有主持案例库改革1项,省级研究生教改项目1项。教学质量严格按照研究生院的要求归档。

2.导师选拔培训

导师的选拔必须通过学校的硕士生导师资格认定,指导每名学生需要有不少于每年平均2万(三年培养期间6万科研在研经费,已经结题的项目不计算入内)的经费支持。出现学术不端等的情形,立即中止导师招生资格。

另外,为了保障学生的培养质量,学院分别与导师、研究生签订承诺书,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认真完成学院对硕士生导师指导的培养要求(五个培养要求),其中为必须完成的条件,选择二项完成,具体如下:

必须完成项包括:

即:至少发表一篇中文核心期刊以上的论文(学生一作或导师一作、学生二作,包括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论文、SCI论文、EI源刊论文,且必须以贵州民族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或作为负责人主持一项横向课题并发表论文一篇;

学生需要在行(企)业或单位实习半年(研究生入学之前已两年以上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经历)或一年以上,实习的行(企)业或单位需得到学院考察同意备案,并签订相关合作协议;

硕士毕业论文必须是和生态环境、地质工程相关的应用型研究、技改报告等,符合国家学位办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相关要求或规范。

选择完成项包括:

成功授权专利一项(以贵州民族大学为专利权人)

成功授权软件著作权二项(以贵州民族大学为软件著作权共同授权人)。

获得行企业相关培训证书或资格证书一份,必须和环境工程、地质工程领域相关。

成功申请一项校级以上研究课题;或依托研究的项目、发明获得校级以上(省级或国家级)比赛(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等)优秀奖以上。

在行业内会议成功做主题报告(口头或墙报)一次或在院级学术论坛做主题报告一次,且评分良好及以上。

加强实习实基地与校外导师的管理,严格毕业要求,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与水平。通过以上措施,近3年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累计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参与导师项目20 余项;已发表中文核心期刊以上论文28篇(其中,SCI论文2篇,EI论文3篇),授权专利23项,获得各种奖励30余人次,环境工程相关的培训证书14份,1名硕士毕业生考取博士研究生。

3.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学院高度重视硕士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在学校教师工作部相关文件的基础上,制定了师德师风工作实施方案。一是签订师德责任状;二是开展师德讲座,三是热爱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四是以身作则,自觉修身养性;五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六是加强同群众的联系与沟通,定期召开教职工师德师风交流会议。

今后的师德师风建设的完善有以下的发展建设目标:

3.1 健全制度。建立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先进评选机制,在研究生招收和指导方面实行学术道德、师德一票否决制。加强以青年教师为主体、以师德师风建设为主线的精神文明建设,印发《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政工作实施意见》。围绕创新研究生德育的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体和载体的新探索等主题开展机制创新研究,并在校内推广实施。

  3.2明确权责。强化导师学术自律和对研究生的督导责任,做好新任研究生导师学术道德与导师职责培训,定期开展导师岗位评估。将研究生中期筛选考核和学位论文抽检等结果,与导师招生资格确认、招生计划分配及其他评比活动紧密挂钩。激励导师育人积极性,实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工程;设立专项每年支持一批导师培育优秀研究生。在制定招生计划分配方案时向有重大科研项目、充足科研经费和突出科研成果的导师倾斜。

3.3 学生评价。充分发挥学生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促进作用,组织学生评议老师课程教学质量,参与每两年一次的校师德先进个人师德标兵评选。举办我与导师在一起”“我与名师面对面”“导师之声”“导师博客”“研究生最喜爱的导师等活动,通过学生自评自选的形式,从学术科研、德行品格等方面对导师进行评价。  

3.4典型引领。紧扣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先进师德评选,挖掘和推广优秀师德典型。推广优秀师德典型事迹,承办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报告会及图片展,把先进典型推选转化为师德事迹宣传推广活动。集中宣传优秀教师典型事迹,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典型的良好氛围。

4.学术训练情况

20159月至今,该专业硕士研究生累计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参与导师项目20 余项,20159月至今,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生已发表中文核心期刊以上论文28篇,授权专利23项,获得各种奖励24项,环境工程相关的培训证书14份。

获得2016年度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立项2项,2017年度校级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10项,获批贵州省研究生科研基金立项课题1项,2018年度校级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8项。同时,导师项目作为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依托,该专业硕士研究生累计主持科研项目13项,参与导师项目30余项,而且2015级留学生王俊博、王俊博获2017年度中国政府优秀来华留学奖学金。

5.学术交流情况

近年来,积极推动学术交流。本硕士点举办学术会议与交流40 余次,为环境工程硕士生培养提供学术平台。主要的交流活动具体有:2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丛强教授率天津大学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思亮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郎赟超教授一行,赴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进行学术交流与硕士点建设指导。法国科学研究中心Stephan Hättenschwiler教授做题为“A belowground perspective of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functioning”的学术报告。特邀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可再生资源系生态学家张小川教授作题为“Land Management Effects on Soil Carbon Levels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的学术报告。邀请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克莱蒙费朗化学研究所(ICCF)、法国克莱蒙奥佛涅大学(UCA)化学系一级主任研究员Gilles Mailhot 研究员作题为”Use and role of iron in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AOP's) ”的学术报告。并对硕士生的培养工作和点的建设进行指导。

同时,在研究生院的指导下,积极在院内组织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在贵州民族大学2017年研究生学术论坛中,2016级韩月同学荣获二等奖,2016级徐铖同学荣获三等奖。

201878日,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人与生物圈计划分论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该论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雅加达办公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公室、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秘书处主办,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处、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承办。来自国内外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150余人齐聚一堂,为美丽中国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路径。

6.研究生奖助情况

积极推进研究生的奖助工作,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助学金,奖学金。助学金做到了所有的学生全覆盖。2021年度,资源与环境硕士点研究生共获得国家奖学金1名(2018级周业)、省级三好学生1名(2018级周业)、校级三好学生7名、校级优秀学生干部3名、学业奖学金16名。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1.人才培养

包含招生选拔、思政教育、课程教学、导师指导(专硕点还应写明双导师制建设与实施情况)、学术训练、学位论文质量、实践基地制度建设、质量管理、学风建设、管理服务、就业发展等内容。按照培养要求,分别制定了《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点导师承诺书》和《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点研究生承诺书》,规定学生必须达到培养要求才能毕业。通过严格执行,保障培养的质量。

课程教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进行,第一学期主要进行公共学位课程(7学分)和专业学位课程(7学分)学习,第二学期为专业选修课(10学分)。从第二学年开始,开始安排校外工程实践和职业培训(8学分),总学分≥32,其中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4学分,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和职业培训)不少于18学分。

2.教师队伍建设

贵州民族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生校内导师队伍现有44人,平均年龄约为39岁。其中,31~3514人,36~4018人;41~55人,46~565人。90%以上的博士毕业于国内外著名高校与科研院所。其中,正高10人,副高24人;博士24人,硕士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贵州层次人才6人;留学半年以上的教师12人;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老师达到14人(详见校内导师及校内任课教师情况表)。校外导师有45人,其中有一人入选了贵州省产业导师。师资队伍知识、年龄、职称和学缘结构合理,学术队伍团结协作,学术思想活跃,已成为培养贵州省环境工程领域人才提供了保障。

1)导师遴选:导师选聘严格参照2013-2020年度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方案,经4次遴选目前已有28位老师聘为本授权点的校内硕士生导师。

2)导师培训:及时对新增导师进行硕士生培养工作要求的相关培训,主要采取以老带新、分类指导,重点培养的模式,导师指导硕士生水平显著提高。

3)导师考核:导师教书育人责任心强,认真负责地履行指导职责。研究生对导师指导工作满意度达到100%,导师考核优良率达到90%以上,其中杨成、杜海军考核为优秀。

3.科学研究

研究生培养积极依托学院科研项目。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总经费达1600多万元;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80余篇,SCIEI论文60余篇,授权专利50余项,出版教材3部,著作20余部。学院党委连续五年被评为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多次被评为贵州省委、省教工委五好基层党组织。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余项,省级项目30余项。各级研究生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其中2019级张平发表SCI一区论文一篇,2018级葛秋诗发表SCI二区论文1篇,均以贵州民族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4.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动员导师积极参与教育最新热点的会议学习。与会全体人员在学习中认真思考,围绕思政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等研究生教育中的痛点、难点、热点问题,分享交流学习体会。导师代表表示,通过本次学习更加明确了导师在招生、培养、毕业三个阶段都要有所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此外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坚持学术性和职业性双重要求,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高层次生态环境专业人才。朱院长表示,学院和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科点要以指示批示为引领,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人民群众需求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最前沿,深入聚焦资源与环境专业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我院2019级罗雨虹同学在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时期积极参与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得到了当地的政府和老百姓的好评。

5.国际合作交流

依托于现有平台,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交流。近年来开展的亮点工作有:邀请法国科学研究中心Stephan Hättenschwiler教授做题为“A belowground perspective of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functioning”的学术报告。特邀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可再生资源系生态学家张小川教授作题为“Land Management Effects on Soil Carbon Levels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的学术报告。邀请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克莱蒙费朗化学研究所(ICCF)、法国克莱蒙奥佛涅大学(UCA)化学系一级主任研究员Gilles Mailhot 研究员作题为”Use and role of iron in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AOP's) ”的学术报告。并对硕士生的培养工作和点的建设进行指导。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1.学科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

1)学生招生规模较小:招生规模较小的主要原因:经验不足、宣传不到位;西部考生的英语、数学基础相对薄弱,上线率不高;由于学校地处西部,考生调剂积极性不高。

2)课程体系有待完善:本学位点硕士生课程的开设可以满足学习需求,开拓研究生学术视野,形成了较为扎实的环境工程理论基础和学科思维,但仍然存在授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主,课程的前沿性不强,工程型、职业性特点不足,案例教学不多等问题。

3)导师队伍建设水平有待提高:贵州民族大学环境工程硕士生导师队伍虽在数量上、质量上有一定的保障,但青年教师在工程实践能力有所欠缺,与行企业的工程应用研究合作不够深入,导师队伍建设有待于加强。

 

 

2.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及问题分析

学位论文总体完成情况较好,但是仍有部分同学论文抽检不通过,主要的原因是选题的方向、研究的内容与教指委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均要求按照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后继续送审,否则无资格参加硕士论文答辩。

 

六、改进措施

1. 存在不足

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与待改进之处主要如下:

1)学生招生规模较小:招生规模较小的主要原因:经验不足、宣传不到位;西部考生的英语、数学基础相对薄弱,上线率不高;由于学校地处西部,考生调剂积极性不高。

2)课程体系有待完善:本学位点硕士生课程的开设可以满足学习需求,开拓研究生学术视野,形成了较为扎实的环境工程理论基础和学科思维,但仍然存在授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主,课程的前沿性不强,工程型、职业性特点不足,案例教学不多等问题。

3)导师队伍建设水平有待提高:贵州民族大学环境工程硕士生导师队伍虽在数量上、质量上有一定的保障,但青年教师在工程实践能力有所欠缺,与行企业的工程应用研究合作不够深入,导师队伍建设有待于加强。

2. 解决措施

1)适度增加招生规模: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在贵州各地州市与贵阳地区高校定期开展招生宣讲;对考生开展数学与英语的专项复习指导;适度增加招生规模(含东盟留学生),计划每年招生50-60人。

2)探索工程硕士培养新模式:(a)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继续加强与校外实践基地的合作,以项目主导、联合培养等形式,构建培养新模式、新机制,发挥贵州民族大学深厚的科研积淀,挖掘学科优势。(b)推进与职业资格衔接:积极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实践考核与特定职业人才评价标准有机衔接,推进研究生培养内容与特定职业人才工作实际有效衔接,使该硕士点成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摇篮。

3)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设计建设应在以下5个方面进行优化:(a)突出课程对研究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要求,指导思想明确,强调对学生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b)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配置合理,突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c)及时把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增强知识的前沿性。(d)把素质教育、学术道德教育、创新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e)结合工程硕士课程特点和最新发展动态,增加实践课程与专业实践的学时数,提高时效性,强化学生问题导向与综合能力培养。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a)加强教师培训,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或行业兼职、挂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b)鼓励培养单位对导师按专业和学术学位分类制订评定条件,分类评聘,逐步形成稳定的专业学位导师队伍。(c)探求导师组制,组建由相关学科领域和企业专家组成的导师团队共同指导研究生。(d)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突出育人责任;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科学合理制定考核评价标准。(e)将优秀教学案例、教材编写、行业服务等教学、实践、服务成果纳入专业学位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七、数据填报

1. 学位论文外送评审与答辩情况:

一级学科(专硕点)名称

参加外送评审总人数

外送评审总篇数

优秀篇数

良好篇数

中等篇数

及格篇数

不及格篇数

复审篇数

答辩总人数

线上答辩人数

答辩等级获优人数

答辩未通过人数

资源与环境

20

20

2

13

5

0

0

2

20

10

3

0

填表说明:每位学术型研究生外送两位专家评审,每位专硕型研究生外送三位专家(两位高校专家和一位实务专家)评审。外送评审总篇数=优秀篇数+良好篇数+中等篇数+及格篇数+不及格篇数。复审篇数不计入外送评审总篇数。

 

 

2. 实践基地与实践导师情况:

 

研究生实践基地数量

15

省外基地数量

4

省内基地数量

11

实践基地制度名称

1. 《学生外出实习安全协议》

2. 《实习基地联合培养协议书》

特色成效或典型案例

2019级张平(导师王晓丹),与天津大学地球表层研究院联合培养,发表SCI一区论文1

校外实践导师数量

45

学校在编导师数量

44

 

3. 2019 -2020考取博士情况

暂无

序号

研究生姓名

年级

专业

导师姓名

被录取为博士的年份

攻读博士的学校

攻读博士的专业

 

 

 

 

 

 

 

 

 

 

 

 

 

 

 

 

 

4. 2019-2020年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情况:

序号

研究生姓名

年级

专业

考取资格证名称

获得资格证年份

1

焦宇欣

2018

环境工程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内审员

2020

2

周业

2018

环境工程

环境监理

2020

3

周慧

2018

环境工程

环境监理

2020

4

葛秋诗

2018

环境工程

环境监理

2020

5

李润

2018

环境工程

环境监理

2020

6

袁华冠

2018

环境工程

内审员

2020

7

宋江菊

2019

环境工程

生态环境检测

2020

8

孟玉

2019

环境工程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培训班

2020

9

姚天启

2019

环境工程

环境保护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证书

2020

10

龚先河

2019

环境工程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培训班

2020

11

祖林鹏

2019

环境工程

新形势下环保管家综合服务技术管理网络培训班

2020

12

全文洁

2019

环境工程

内审员资格证

2020

13

刘彦婷

2019

环境工程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内审员资格证书

2020

14

罗雨虹

2019

环境工程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内审员资格证书

2020

15

徐清雅

2019

环境工程

环境监测技术人员

2020

16

林佳育

2019

环境工程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内审员资格证书

2020

17

方淳

2019

环境工程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2020

18

彭敏琳

2019

环境工程

实验室内审员

2020

19

杨凯来

2019

环境工程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2020

20

陈芃利

2019

环境工程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内审员资格证书

2020

21

张志威

2019

环境工程

R语言统计制图与地图制作

2020

22

李进虎

2020

地质工程

安全员

2020

23

张泽方

2020

地质工程

安全员

2020

24

薛甲维

2020

地质工程

安全员

2020

25

王一多

2020

地质工程

土工试验员

2020

 

 

 

 

 

5.  研究生发表论文情况:(不得错报、漏报)

2020年,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专硕点)研究生共发表学术论文**篇,其中核心期刊**篇。专利**项。如有研究生主持课题情况也请单列。核心期刊论文的发表情况具体见下表:

2020年研究生发表核心期刊文情况表

 

序号

研究生姓名

年级

专业

成果名称

刊物名称

时间(**期)

核心期刊类别

1

张平

2019

环境工程

Antecedent rainfall and land use controlling the fate of nitrogen in karst urban rivers, elucidated by an isotopic approach

Journal of Hydrology

2021, 592(1):125803.

SCI一区

2

龚先河

2019

环境工程

PMS/Cl-体系中橙黄脱色的影响因素和机理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211

中文核心

3

李琴

2018

环境工程

南方某海滨城市臭氧污染原因解析及控制建议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004

中文核心

4

葛秋诗

2018

环境工程

典型喀斯特高原水库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生态环境学报

20211

中文核心

5

葛秋诗

2018

环境工程

Trophic state index linked to partial pressure of aquatic carbon dioxide in a typical karst plateau lake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1

SCI

 

6.  研究生表演参展情况:

2020年研究生参加表演参展情况表

序号

研究生姓名

年级

专业

参演名称

级别(国家级、省部级)

参加时间

备注

1

杨凯来

2019

环境工程

19届中国生态学大会

国家级

20201121

 

 

7.  研究生学术交流情况:

2020年,**一级学科(专硕点)共举办专家讲座**场,研究生参与人数**人次。**一级学科研究生参与内学术会议**人次,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人次。线上**场,线下**场。具体情况见下表:

2020年学术交流专家讲座情况表

(各学位点仅填写两场重要讲座)

序号

学位点名称

专家姓名

工作单位

讲座名称

时间

地点

研究生参与人数

1

资源与环境

多名专家

中国知网

研究生涯第一课系列公益讲座

202010

线上

8

2

资源与环境

岳甫君

天津大学

喀斯特关键带氮运移过程及水文驱动机制

20208

线下

43

 

8. 研究生国际交流情况:

无。

序号

研究生姓名

专业

外出交流单位

外出交流内容或事项(会议、学习等)

外出交流时间(**—**月)

外出交流时长(*天或*个月)

 

 

 

 

 

 

 

 

9.  研究生获奖情况:

2020年,**一级学科(专硕点)研究生共获奖**项,其中国际级奖**项,国家级奖**项,省部级奖**项,校级奖**项。国际级、国家级、省部级获奖情况具体见下表: (学校评审的各类各级别奖助学金不填进此表)

 

 

 

2020年研究生获国际、国家、省部级奖项情况表

序号

研究生姓名

年级

专业

获奖成果名称

颁发单位

级别(国际级、国家级、省部级)

获奖时间

1

周业

2018

环境工程

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贵州省教育厅

省级、银奖

20209

2

周业

2018

环境工程

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大赛

中国共青团贵州省委员会

省级、三等奖

20209

 

 

关闭窗口
     
 学院新闻 | 通知公告 | 学术报告 | 办事指南 | 资料下载 | 网站地图 | 电话 
版权:本站由贵州民族大学化学与生态环境工程学院(民族医药学院)
Copyright©by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Ec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School of Chinese Pharmacy), GZMU
黔ICP备09004742号-1
 
总访问人数:
今日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