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 贵州民族大学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点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实施细则    2024/03/27      ·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2020/09/01      · 生态环境工程学院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学生工作会议    2024/03/15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尹润生研究员和王训研究员莅临我院开展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交流会    2024/03/05      · 生态学院开展新学期学生宿舍走访活动    2024/03/05
过程管理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研究生教育>>过程管理>>正文
 硕士点介绍 
 研究生招生 
 导师简介 
 过程管理 
 
生态环境工程学院组织研究生导师观看学习2020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
2020-11-24 16:36   审核人: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广大师生和科技工作者传承优良学风、坚守学术诚信,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于1120日在北京举办2020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暨宣传月启动仪式。在生态环境工程学院书记黄平和院长朱四喜的带领下,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组织学院全体研究生导师观看了2020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由于课程和在校外进行实习等原因不能到场的研究生也通过观看手机直播等形式进行了学习。

微信图片_20201123141416.jpg

大会首先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致辞。万钢在致辞中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学风建设,坚守学术诚信”,并着力“健全科技伦理体系”,这为今后一个时期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充分体现了科技的重要支撑作用,广大科技工作者有力弘扬践行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他强调,广大师生和科技工作者要弘扬爱国主义,践行科技为民,坚持四个面向,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要坚定创新自信,主动担当作为,始终保持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探索激情,跳出舒适区、勇蹚深水区、敢闯“无人区”,着力攻克基础前沿难题和核心关键技术,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要恪守求实精神,维护科学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既要著作等身,更要著作等“心”,真正让践行科学家精神成为行动自觉。

微信图片_20201123141434.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先生、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分别作报告。樊锦诗先生是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被誉为“敦煌的女儿”,她报告的题目是《守一不移 奉献敦煌》。她回忆了自己初见敦煌、选择敦煌、坚守敦煌的往事,讲述了自己面对几次可以离开敦煌的机会,从动心到最终选择坚守的心路历程。樊先生表示国家培养了自己就应当回馈国家,这是她选择坚守的本心。她在莫高窟保护与开发的抉择中,她坚持不追求一时的热闹和利益,对莫高窟的开发和保护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她勉励青年学子要学会思考和追求真理,面对困难不退缩,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坚持本心奉献祖国。戚发轫院士做了题为《传承航天精神,建设航天强国》的报告,他本人是杰出的空间技术专家,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60多年的发展历程,讲述了我国老一辈航天人在一穷二白且面临技术封锁的严峻形势下,咬紧牙关,坚持自主研发,攻克了众多难以想象的难关,从第一发导弹、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卫星、第一艘试验飞船到第一艘载人飞船,生动诠释了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他以身边的小故事,勉励广大师生和科技工作者“要有一个强国梦,要爱这个国家,爱这个事业,爱这个岗位,爱这个团队”“每一个人把自己的岗位做好了,就是爱国”。

学院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认真聆听了万钢主席和两位杰出科学家的报告后深受感动,对我国科研发展的历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报告会结束后的交流中,各位研究生导师纷纷表示在今后的科研教学工作中,将秉承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优良的工作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心怀大爱,忠于党、忠于人民,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潜心研究,带好学生、培养人才、关心团队建设,把自身事业同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结合,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作出贡献,为建设美丽中国发挥自己的力量。

 

                                 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

                                       20201123

关闭窗口
     
 学院新闻 | 通知公告 | 学术报告 | 办事指南 | 资料下载 | 网站地图 | 电话 
版权:本站由贵州民族大学化学与生态环境工程学院(民族医药学院)
Copyright©by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Ec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School of Chinese Pharmacy), GZMU
黔ICP备09004742号-1
 
总访问人数:
今日访问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