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环境科学与工程”获批贵州省重点学科后,本学科积极开展建设工作,截止2023年取得了卓越成效,具体如下:
1、学科声誉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本学科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形成5个特色研究方向,研究进入本领域区域前列,建有“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点;提高学科在西部地区影响力,扩大社会服务职能,使本学科成为贵州一流、社会信任,具有区域示范作用的重点学科,且“资源与环境”学科列为贵州民族大学博士点培育建设学科。
2、学科团队建设成效显著:经过多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目前拥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且职称、年龄、学历结构更趋合理的学科队伍。教学科研人员52人,平均年龄在36-37岁。其中,教授(研究员、正高级实验师)20人,副教授32人;博士46人;硕士生导师40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人,贵州省教育系统工作表现突出个人1人,贵州省创新型“千”层次人才7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教师16名,于2019年12月申请成为“中国湿地保护高原湿地保护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
3、学科方向进一步凝练: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喀斯特湿地生态学、环境工程化学、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环境系统模拟与预测、水处理与饮用水安全等5个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新增环境微生物与生物技术、植物资源与植物生态修复等方向。
4、学科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本学科新增两个省部级平台(“贵州省发改委贵州省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民委“喀斯特环境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贵州省教育厅喀斯特湿地生态监测研究特色重点实验室”于2020年验收合格。现有实验室面积约20000 m2,仪器设备总价值1800余万元,满足教学科研需要。
5、人才培养效果好:2014年申请获批环境工程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于2015年9月首次招生,2019年调整为“资源与环境”。近年来硕士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发表SCI论文2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授权专利20余件,各类奖励20余项。贵州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站成功验收,达到建设要求。现有硕士生143人,已毕业硕士生56人(2018-2022年)。现有本科生512人,毕业人数为829人(2017-2022年)。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省大学生创业竞赛中获奖10余人次。
6、科学研究成果丰硕:近年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1项,省部级项目立项42项,市厅级项目立项34项,横向项目10项。科研项目立项107项,总经费为1800余万元。发表三大检索收录论文7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出版论著10部,省部级1项,市厅级2项,授权专利80余件,提交行业咨询报告3份、高原湿地保护研究报告1份。
7、学术交流活跃:本学科举办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5次(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人与生物圈计划”分论坛(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三届全国环境分析化学研讨会、第七届青年地学论坛、第三届岩溶青年论坛、第五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在国外著名大学讲学或在重要国际会议上做学术报告20余次,在国外进修(合作研究)4人次;承担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3项,接受国内外访问学者3人次,在重要学术团体担任职务10余项。
8、学科反哺教学效果明显:近年来,学科反哺教学,教学业绩突出。其中,出版教材4部,承担的教学研究项目13项,发表教改论文10篇,各类教学竞赛获奖11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校级3项;团队老师指导的国家级、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0余项。环境工程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现正在建设。
9、学科所在党支部建设成绩突显:生态环境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获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朱四喜、曾广能、范百龄、王志康、任永权等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学院党委获批校级党建示范点“标杆院系”创建培育单位,教工党支部获批校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创建培育单位,为学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与思想保证。
10、社会服务贡献越来越突出:本学科团队在喀斯特湿地生态学、水污染控制、固废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植物资源等研究团队,与中国水环境集团、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贵州中节能天融兴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百里杜鹃管理区等企业合作,紧密结合贵州省“乡村振兴”、“大生态”战略建设需求,为贵地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与植物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2、各项建设指标完成情况
(1)学科团队指标:新增正高3名、新增副高8名、送出培养博士1名。
(2)科学研究指标:
①科研项目及经费指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3项以上,省部级项目立项12项以上,市厅级项目立项3项以上,合计新增科研项目18项以上,总经费129万元以上。超额完成指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1项,省部级项目立项42项,市厅级立项34项,横向项目10项。科研项目立项107项,总经费为1800余万元。
②学术论文指标:三大检索收录论文60篇以上,核心期刊论文90篇以上,省级期刊论文150篇以上。超额完成指标:三大检索收录论文7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100篇以上;完成指标:省级期刊论文150篇以上。
③论著、专利指标:9部以上,专利12件以上。超额完成:论著10部,专利80余件。
④科研成果奖励指标:省部级、市厅级各1项。完成:省部级1项,市厅级2项(超额)。
⑤其他成果:行业研究咨询报告3份、高原湿地保护研究咨询报告1份。完成:行业研究咨询报告3份、高原湿地保护研究咨询报告1份(贵州六盘水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动植物资源科研监测报告)。
(3)人才培养指标:送出培养博士1名,教学改革项目3项以上,教学研究论文3篇以上,出版教材3部以上,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以上,校级3项以上。超额完成指标:送出培养博士2名,教学改革项目13项,教学研究论文10篇,出版教材4部;完成指标: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校级3项。
(4)学科条件指标:新增硕导6名以上,积极申报1个工程中心,积极申报1个省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仪器设备投入值450万元以上。超额完成指标:新增硕导30余名,成功申报贵州省发改委工程中心与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积极申报1个省级示范中心,仪器设备投入900余万元。
(5)学术交流指标:主、承办国内外学科交流会议5次以上,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9次以上,国际合作项目2项,出国学习人数3人以上。超额完成指标:主、承办学科交流会议10余场,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50余人次,国际合作项目2项,出国学习人数5人。
(6)管理机制指标:学科建设投入经费25万元以上,超额完成:125万元以上。
(7)服务经济发展指标:横向科研经费60万元以上,成果转化项目2项以上。超额完成指标:横向科研经费200万元以上,成果转化项目6项。
综上,31个量化指标中24个指标为超额完成,7个指标为完成,完成率为100%,超额完成率为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