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探索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相关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2025年4月28日,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朱四喜教授带领师生赴贵州黔龙汇科技有限公司调研交流。黔龙汇公司深耕绿色低碳领域,注重低碳转型路径研究和概念试验中心的搭建,在固废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碳计量、碳核算等业务板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工信部公益性节能诊断服务机构,也是“十大西部杰出服务机构”之一。此次调研交流,旨在深化产教融合,共同探索碳中和领域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路径。
4月30日,生态环境工程学院与贵州黔龙汇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致力于通过“3+2”产教融合创新育人方式共同培养碳中和相关的应用型人才。
5月20日,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转发教育部学生司发布“双千”计划急需紧缺“微专业”建设方向的通知》文件,在校教务处的指导下,生态环境工程学院携手贵州黔龙汇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了贵州民族大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微专业碳中和领域的申报工作,经省教育厅备案进入了教育部“首批”微专业序列。
5月25日,本微专业第1期培训班开课,共16学分,其中校内导师理论授课10学分,企业导师实训授课6学分,6月30日结课。

6月30日,第1期培训班学员(包括本科生和硕士)走进产教融合单位贵州黔龙汇科技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实地了解企业在践行碳中和目标过程中的努力与创新,真实体验了碳排放核算与清单编制、绿色制造体系的创建过程。在交流座谈会上,企业专家结合自身丰富的行业经验,为学生们分享了碳中和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并针对学生们关心的职业发展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企业负责人表示,希望以此次参观学习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贵州民族大学的产教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和就业机会,共同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碳中和领域专业人才。
6月,贵州黔龙汇科技有限公司接纳了我院4名大三学生参与碳核查核算的短期实习,并初步确定录用3名本微专业培训班的毕业生加入公司,其中包括1名硕士毕业生和2名本科毕业生。通过校企深度产教融合及本微专业课程的系统培训,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领域的合作逐步深化。今后,双方将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同申报科技项目、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等,这对于推动我校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微专业的建设,以及助力地区碳中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审一校:彭艳
二审二校:朱四喜
三审三校:马托